中新网宁波3月5日电(项菁 何蒋勇)70多年前,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砍头村,万千战士在这片土地留下烽火印迹;岁月更迭,因交通闭塞、经济薄弱,16年前的横砍头村仍是一个期盼小康的贫困村。
2003年起,该村沿着浙东革命“史迹网”、发挥绿水青山优势、摸清特色产业新径,一条条“红+绿”的乡村旅游线路纵横交织。不止于此,服务福利、文明乡风等皆诠释出一幅乡村振兴“实景图”,一个革命红村的村貌、业态、文明之变也就此撬动。
图为横坎头村民宿。 项菁 摄
2018年,该村村级收入528万元,同比增长一倍多;人均可支配收入3.1280万元,同比增长13.5%。
唤醒红色细胞:革命老村重新“走红”
70多年前,在四明山这片曲折迂回的深山密林里,浙东抗日根据地就此定点。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横坎头村是该根据地‘心脏’。”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介绍,小村庄见证了浙东战士尚武抗争的铮铮铁骨,进行大小战斗643次,解放同胞400万人。
如今,昔日烽火狼烟虽已散尽,但村庄的红色细胞依旧鲜活。
事实上,早在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随着“红色旅游大蓝图”由上至下层层铺开,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也得到“红色催化”。
2005年始,经过改造提升的一系列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相继对外开放;2006年,该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旧址群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六个单元构成的主展厅映射着1941至1945年的浙东革命斗争史,生动简介与昔日物件,皆成了如今人们触摸历史最为详实的切口。
一位天津游客王磊向记者直言,活化抗战事迹,为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提供了鲜活的实例,“站在这片旧址群间,‘枪炮声’如雷贯耳。”
图为横坎头村法治长廊。 项菁 摄
激活绿色资源:千年老村进阶“田园”
纵使“红色文化效应”广泛发酵,横坎头村始终是一个倚靠绿水青山的山区村落,其蓬勃少不了“绿色引擎”。
绿色农业、绿色村庄、绿色项目……近年来,一系列“绿色工程”在该村“红土壤”里开花。为壮大绿色农业,该村积极引导农户种植樱桃、蓝莓等水果,培育“浙东红村百果香”“果乡园”等休闲农业基地。
“2003年起,村里鼓励村民种植水果,发展水果经济。”横坎头村爱侬果园负责人徐永祥向记者介绍,十几年来,水果逐渐成为村民增收渠道,“近期,我还计划引进车厘子等其他季节水果,如果试种成功,将与村民共享‘四季皆收’的好经验。”
除农村个体户积极放大“绿色朋友圈”,激活绿色资源亦离不开产业培育。
张志灿称,2018年该村成功引进总投资32亿元的“山水绿活”时光小镇项目,坐落该村的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绿领学院培训基地日前也正式开工。
横坎头村的乡村振兴梦还不止于此,2018年,该村还拿出《横坎头村乡村振兴规划》,旨在争创“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目标。
在“路径图”指引下,白墙黛瓦的农房、造型奇特的盆景园、掩映在竹林里的民宿连续落地,这些具有浙东民居特色的“诗意田园”逐渐成态。
激荡红绿源泉:复活一条“乡村旅游黄金线”
红色故事融入山清水秀的自然体验,一条红绿辉映的“乡村旅游黄金线”悄然形成。
“这是一个集历史文化、革命胜迹、自然风光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村落。”上海游客朱琴如此感慨。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来横坎头村旅游人数突破70万人次,游客遍布全国28个省市区。
在这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中,民宿、农家乐等生活配套也愈发崛起。
德国留学归来的黄徐洁看着家乡旅游业不断兴旺,毅然回村办起农家乐。记者发现,该村历史、人文等均被“投影”于农家乐墙面,“我还想把红色基因融入餐饮中,让游客不仅肉眼看见红色历史,也能尝到‘红色滋味’。”
和黄徐洁一样,不少在外打拼的“80后”“90后”横坎头村年轻人,也纷纷把握乡村振兴机遇,回村办农家乐、兴农业,健全乡村旅游配套。
无疑,村庄旅游进阶之路是该村振兴乡村的缩影。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除了对外扩容“游客圈”,该村亦对内聚焦村民服务福利,激荡幸福之源、文明之风。
2018年,该村加强村庄福利事业,村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完善村医务室,为村民开展免费健康检查……
而在村庄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治长廊、农民公园等“城市式”文明配套一一落成;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等一块块亮眼名片皆诠释出革命红村的乡村振兴愿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