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7日电 人工智能最具典型意义的应用在于医疗领域。“睿米”是我国历经18年自主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经历了15年的临床探索和6次产品迭代,先后治愈上万名患者。它以2毫米的微创,进入大脑这一“生命禁区”,抵达病灶靶点,定位精度达1毫米,通过其精确的导航定位,医生可以实施活检、抽吸、毁损、植入、放疗等12类术式。
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层面,“睿米”机器人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睿米”神经外科机器人在中国多地落地开花。
DBS脑起搏器植入术是整个功能神经外科定位精度要求最高的手术,定位误差允许范围在亚毫米级别。目前国内仅有一百余位专家可以熟练完成 DBS 手术,其难度可见一斑。而手术机器人作为新兴工具,能否辅助医生完成 DBS 手术也成了业内衡量其技术水平的关键甚至唯一标准。
2018年5月,“睿米”机器人辅助天坛医院医生完成了数例动物实验,术后恒河猴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影像结果比对后证明定位精度达到手术要求。随后团队在实验室进行多次模拟实验。
2018年7月17日在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的带领下,“睿米”完成了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的双侧 DBS 植入手术。在对一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手术时,机器人定位非常准确,当医生将 DBS 电极沿同一通道植入并开启测试电流、调整参数时,患者对侧的症状消失,双手震颤的差异对比明显,这证明靶点选择和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均非常理想。
植入另一侧电极时则面临一个挑战:由于手术为局部麻醉,患者的持续震颤以及植入第一根电极时的测试动作都会导致空间位置发生相对位移。此时,借助“睿米”的自动化二次注册,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误差。
随后“睿米”自动化二次注册后,机械臂顺利定位,植入电极后接通电流,症状改善同样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表明睿米机器人不仅定位精准,而且可以应对手术中的特殊情况,迅速定位患者位置,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手术由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栏目全程见证,登陆 CCTV-1 八月中旬周六晚黄金档,备受好评。这也表明,“睿米”作为国内首款获得 CFDA 认证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获得了节目组的青睐。
10月17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顺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活检手术,这是“睿米”在东北地区完成的第一例手术。
手术中使用的“睿米”机器人定位精度达1mm,当天医生团队通过“睿米”专用的软件为患者制定手术靶点及最安全的入颅路径,随后将手术规划导入手术室的机器人当中。随后“睿米”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空间注册,机械臂在定位仪的引导下自动定位,准确锁定肿瘤靶点。医生借助机器人操作平台顺利取出肿瘤组织,手术在30分钟内顺利完成。
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国最重要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医院自引入“睿米”机器人以来已开展多例活检、导航手术。去年11月19日,完成华中地区首例“睿米”机器人辅助 DBS 手术。
在“睿米”机器人的帮助下,在44岁的女性帕金森患者左侧有效植入长度达 6mm,在 DBS 手术中属于较为理想的长度;顺利植入刺激电极并测试后,患者右侧身体抖动情况如期得到显著缓解。
左侧植入完成以后,机器人快速进行二次注册,重新锁定患者位置,从而避免患者轻微抖动对定位产生的影响。随着第二根电极的植入,患者对侧症状也得到有效的改善。
术后,手术医生表达了对“睿米”的认可。“机器人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精度,最大限度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未来也希望有更多人工智能的助手可以应用到医疗领域。”
2019年“睿米”机器人更是不断应用于新的医疗领域。一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顺利完成全省首例“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置管引流术。该科室在引进“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后,拟针对脑出血、颅内活检以及功能神经外科等领域进行应用。
进行脑出血手术当天,医生用机器人手术导航软件实施手术规划,在影像上勾勒出脑出血病灶后,软件自动计算出血体积。术正式开始之前,根据体外随机选择的特征点,进一步验证了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在1mm以内,符合神经外科手术要求。随后借助机械臂末端操作平台为患者抽出25ml暗红色血性液体,并成功放置引流管。
“睿米”手术机器人操作方便快捷,在操刀医生看来,这对于脑出血等急性疾病尤为重要。“脑出血救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及时性,通常最佳窗口期在六个小时以内。未来还可以搭配移动 CT,二十秒完成影像快速扫描,并结合手术机器人在救护车上完成快捷的手术抢救,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后遗症。”
截至目前,“睿米”手术机器人已进入全国近二十家顶尖三甲医院,并在包括北京、湖北、江苏、安徽在内全国多个地区先后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标志着产品及技术的实用性和成熟度获得各地专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