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之窗

导航

当前位置:河北之窗河北新闻国内新闻

特写:挥别北京小汤山医院

  (抗击新冠肺炎)特写:挥别北京小汤山医院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挥别北京小汤山医院

  中新社记者 杜燕

  4月28日早,两位患者佩戴口罩,手捧鲜花,在北京小汤山医院B区病房楼前,与医务人员挥手道别。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981866", container: "_kaqw1o7bid", async: true });

  这是该院在运行44天的时间里送别的最后一批患者,至此,该院患者“清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冠状病毒”让17年前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再度成为焦点。

  进入3月,北京本地确诊病例数量“走下坡路”,境外疫情开始蔓延。北京市作为重要的国际口岸,3月上中旬每日入境航班数十架、人员数千人,境外输入病例开始迅速增多。

  不同于17年前匆忙“上阵”,历时53天改造完工的北京小汤山医院3月16日从容启用,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重启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医疗设施、设备先进且齐全,医务人员充足且专业,医院还从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到精准救治、智慧抗疫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防控体系”。

  自3月16日至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医院忙而不乱:累计筛查2175人,单日最大筛查量达394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4人,疑似病例27人。

  50岁的余先生和18岁的韩姑娘是确诊病例中的两例,均为普通型病例。3月19日入院的韩姑娘病情相对稳定,而3月28日入院的余先生病情一度波动,但两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下达到出院标准。

  如今即将走出小汤山医院的他们由衷地感谢医务人员的付出。余先生说,全球疫情下,全世界有太多的医务人员为救治患者而拼搏,甚至献出生命。

  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在“非典”疫情最严重时临危受命,7天建成1000张病床,创造了“非典”患者最高治愈率、最低死亡率、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小汤山奇迹”。

  这样的“奇迹”再次上演。随着最后两位患者出院,北京小汤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无死亡病例。与此同时,目前第一批休整的912名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实现了“筛查零漏检、医务人员零感染”。4月28日起,“驰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医务人员们也陆续离院。

  “我接收第一个患者,也送走最后一个患者。”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护师李倩从2月10日进入小汤山医院至今已整整78天。她说,“稍事休整后,就可回家抱抱刚过3岁生日的孩子”。

  17年前曾参加“非典”战“疫”的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何茵说,那时一点儿都不怕,“因为年轻,所以无畏”。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依然不怕,是有了专业积淀,“因为懂得,所以不怕”。

  在她看来,此一役还有“黑科技”来助阵。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放射检查、检测检验、药品服务、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准确性,更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战‘疫’快速且完美收官。”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医师杨海明如是评价。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忙且有序,让自己在业务上收获很大。”他说,“五一”假期过后,将和其他“战友”一样回到原工作岗位。

  按照计划,4月29日起,小汤山医院将关闭备用。

  “北京小汤山医院已不仅仅是一个定点医院的概念,而是成为首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地。”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小汤山医院工作专班组组长吕一平说,这家拥有1600张床位的医院,和一群“召必至,战必胜”的医务人员,让市民更加安心。(完)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上一篇:四川援湖北61名监狱民警平安凯旋
下一篇:一个刚回家一个又出发 夫妻二人抗疫、扶贫接力支援湖北

Copyright © 2012-2024 hbwin.kcties.com 河北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